Java 设计模式总结

创建类模式

1. 单例模式

特点:全局唯一,所有类共享一个实例化对象

使用场景:一个类独占一个唯一资源时考虑使用。如蓝牙等 IO 类,或者根,管理器等虚拟类。其他情况应慎重使用。

2. 工厂模式

特点:用户无需知道实例构造方法,方便用户实例化

使用场景:直接实例化一个对象较为复杂(需要多步)时;一个对象(接口)对应多种实现,而用户无需关注具体实现类是哪个时。

3. 抽象工厂模式

特点: 工厂的工厂

使用场景:存在多个平行的工厂模式实现类时。

4. 建造者模式

特点: 一个 Builder 类对应一个类,通过链式调用不断添加参数,在最后调用 build() 实例化对应类。

使用场景:创建一个对象比较复杂,且某些设置可选时。

5. 原型模式

特点:输入一个实例(称为原型),返回一个实例的复制。

使用场景:克隆一个对象,或创建一个模拟这个对象的行为的对象。

行为类模式

6. 模板方法模式

特点:即 Java 抽象类

使用场景:需要把策略抽象出来,但又与具体实现密切相关时可用。抽象类其实不是必须的,可以用组合代替(把策略抽取为一个单独的类)。

7. 中介者模式

特点:俗话说的:封一层。用于精简接口和类之间的操作。

使用场景:某个流程较为复杂,涉及多个类的交互。

8. 观察者模式

特点:观察类设置监听器给被观察类,在观察类发生了监听器想监听的事件时,被观察类主动调用观察类的监听器。

使用场景:凡是需要关注事件的,都可以使用。

9. 访问者模式

特点: 将被访问类对象传入到访问类,访问类调用这个对象

使用场景:一个对象中存在着一些与本对象不相干(或者关系较弱)的操作,为了避免这些操作污染这个对象,则可以使用访问者模式来把这些操作封装到访问者中去。

10. 命令模式

特点: 发送者对象发送请求对象,接收者对象返回结果。请求对象内含实现方法(Runnable 算得上是一种命令模式?)。调用,接收和实现分散 在 3 个类中。

使用场景:一个请求一个响应的模式比较适合命令模式。

11. 责任链模式

特点:事件(请求)处理类(Handler)对象连成一条链,链的顺序表示优先级。事件到达时按优先级流水线处理。

使用场景:一个请求可能被多个不同的对象接收,但存在接收优先级时。如多层 UI 布局的点击事件。

12. 策略模式

特点:一个算法接口或类,被多个子类实现/继承。各个子类可以根据需求互相替换。即:多种算法,处理一种数据。

使用场景:多个子类继承于同一个父类/接口,基本就算策略模式。

13. 解释器模式

特点:解析特定格式数据,并执行数据所代表的操作。通常使用状态机实现。

使用场景:需要创造并解析自定义数据格式时。

14. 备忘录模式

特点:每一步都被记录,操作可还原。常见实现有 log 记录,merkle 树。

使用场景:当操作有回滚的需求时。

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:
https://sickworm.com/?p=1699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